部落格
09.09.2025

內衣肩帶製造中的丹尼數與重量

內衣肩帶製造中的丹尼數與重量

如果你曾經試著製作內衣肩帶規格,卻在一堆數字——丹尼數(denier)、DPF、GSM、每公尺重量(grams-per-meter)——之間迷失,不要擔心。即使是長期從事紡織的人,也常常被這些數據之間的關聯搞混。所以我們放慢速度,把它講得簡單、實用、對新手友好。讀完後,你就會確切知道該問什麼、該測什麼,以及如何在柔軟度與支撐力之間做取捨,而不需要靠猜測。

 

 

兩個最關鍵的數字

當你在設計或採購內衣肩帶時,有兩個概念最重要:

  1. 丹尼數(Denier) —— 來自紗線的屬性
  2. 重量(Weight) —— 成品肩帶的屬性


把丹尼數想像成紗線的「粗細/重量」,而重量則是整條肩帶本身每單位長度或面積的份量。
它們有關聯,但不是同一回事:你可以用細紗做出厚實的肩帶(密實結構),也可以用粗紗做出輕盈肩帶(鬆散結構)。掌握這兩個數據,你就能在舒適與支撐之間找到平衡。

內衣肩帶製造中的丹尼數與重量

 
 

 

 

什麼是丹尼數(Denier)?

丹尼數(D)表示 9,000 公尺長的紗線重量是多少克。

  • 如果 9,000 公尺重 70 克,就是 70D。
  • 如果 9,000 公尺重 100 克,就是 100D。

另外兩個也會使用的單位:

  • tex = 每 1,000 公尺的克數
  • dtex = 每 10,000 公尺的克數

換算方式:

  • denier ≈ dtex × 0.9
  • denier = tex × 9


你還會聽到 DPF(denier per filament,每丹尼數/每單絲丹尼數),計算公式是:
DPF = 總丹尼 ÷ 纖維支數


為什麼重要?因為 DPF 影響手感。想像一束頭髮:越多更細的髮絲=更絲滑;越少更粗的髮絲=更硬挺。對紗線而言,即使總丹尼數相同,因為纖維支數不同,手感也會有差。DPF 越低(更多更細纖維),觸感就越光滑——非常適合做手感佳的緞面肩帶。

 

 

 

什麼是內衣肩帶重量?要如何描述?

重量表示彈性鬆緊織帶有多重。肩帶通常用兩種方式測量:

  • g/m(克/公尺) —— 很直觀,因為肩帶通常以長度販售。
  • GSM(克/平方公尺) —— 適合與其他布料比較,或用於實驗室紀錄。


兩者之間可以用肩帶寬度轉換:

  • 若肩帶寬度為 W(單位:公尺):

g/m = GSM × W
GSM = (g/m) ÷ W


寬度換算:

  • 10 mm = 0.010 m
  • 12 mm = 0.012 m
  • 15 mm = 0.015 m
  • 20 mm = 0.020 m


範例
一條 12 mm(0.012 m)寬的肩帶,重量是 7 g/m。
GSM = 7 ÷ 0.012 ≈ 583.33 GSM(約 583 GSM)。
不用死背公式,只要記住:把寬度換算成公尺,再套用簡單公式即可。

 

 

肩帶常見纖維(以及原因)

大多數高品質內衣肩帶,都是由強韌且耐磨的長絲(如尼龍或聚酯纖維)與彈性纖維(Spandex/Elastane)混紡而成。

  • 尼龍(6 或 6.6) —— 柔軟、堅固、耐磨性佳;搭配低 DPF 紗線時,能呈現絲滑觸感。
  • 聚酯纖維(Polyester) —— 與尼龍相比觸感略硬;但耐光性、抗紫外線與耐水性更好;適合泳裝或戶外使用。
  • 彈性纖維(Spandex/Elastane) —— 提供延展與回彈的核心。市面上常見不同丹尼規格(40D、70D、140D…)。可選擇裸紗或包覆紗,會影響肩帶的穩定度與手感。

內衣肩帶製造中的丹尼數與重量


常見起始配方(可依需求與供應商微調):

  • 日常肩帶:約 85–90% 尼龍 / 10–15% 彈性纖維
  • 運動型/大罩杯:更高丹尼的表面紗線,和/或更高丹尼或比例的彈性纖維,以控制彈性和支撐度
  • 泳裝/高 UV 環境:偏聚酯纖維的結構;表面處理需保護彈性纖維


記住,重點不在百分比數字本身,而是性能需求:貼膚舒適度、延展範圍、回復力與耐用度。
內衣肩帶製造中的丹尼數與重量

 

 

 

結構也很重要

丹尼數告訴你紗線的資訊;結構則決定這些紗線如何排列。

  • 緊密結構(平織或針織)→ 穩定性與耐用度更高,更能承受調節扣與環片的拉力,不易「滑動」。
  • 鬆軟結構 → 觸感舒適,但在受力下可能拉伸更多,硬件處可能移動較多。


表面處理也會影響手感:

  • 緞面表面 → 平滑、優雅、適合直接接觸肌膚
  • 刷毛內層 → 絲絨般柔軟,降低摩擦與刮感
  • 矽膠條或紋理 → 增加摩擦力,幫助肩帶固定(運動或斜肩體型時特別有用)

內衣肩帶製造中的丹尼數與重量

 

 

丹尼數與重量在實際表現上的意義

舒適與手感

若想要肩帶在肌膚上感覺絲滑,可以選擇低 DPF 的表面紗線(更多細纖維=更平滑觸感),再搭配柔軟的內層處理:例如刷毛內層降低摩擦,圓滑的邊緣能避免長時間佩戴時的「勒感」。


支撐與耐用度

大罩杯或高衝擊運動 → 使用更高丹尼數紗線與更緊密結構。重量更高、結構更緊密的肩帶更耐磨,在調節硬件下也能保持形狀,不易變形。


延展與回彈

肩帶的延展性主要取決於彈性纖維的丹尼數、比例,以及裸紗/包覆紗配置。

  • 日常舒適:延展性約 85–100%
  • 穩定支撐:延展性略低(70–90%)
  • 可接受的「設定標準」(set)需提前定義,避免使用一段時間後鬆垮。


配件固定(防滑動)
若想減少滑扣移動,肩帶需有適度重量(g/m)與適當表面設計。組織結構或矽膠塗層+較高克重,能讓配件能更穩定。

 

 

 

常見迷思(澄清一下)

  • 「丹尼數高=肩帶一定硬又粗糙。」

不一定。如果 DPF 低(很多細纖維)且表面處理好(緞面、刷毛背面),高丹尼數紗線仍能柔軟舒適。

  •  「重量就能決定支撐度。」

不正確。雖然重量有幫助,但彈性纖維的配置(丹尼數、比例、裸紗或包覆)與結構才是決定支撐與回彈的關鍵。相同 g/m 的肩帶,性能可能差異很大。

  • 「要防滑就一定要加矽膠。」

矽膠有幫助,但最佳效果來自於「矽膠+適當重量+組織結構+配件搭配」的組合系統。

 

 

如何快速獲得正確樣品

撰寫需求時,可以這樣結構化:
1.    使用情境:例「日常 T 恤穿搭內衣」或「高強度運動內衣(E+ 尺寸)」。
2.    手感需求:例「緞面外觀、柔軟內層」或「平滑但有支撐感」。
3.    延展目標:

  • 日常內衣:約 50–90%(舒適,減少位移)
  • 運動內衣:可達 150%(活動範圍大,高強度分壓)
  • 肩帶:70–90%(支撐度佳,不易下垂)

4.    防滑需求:例「滑扣位移最小;可接受添加矽膠塗層」。
5.    重量範圍:提供 g/m 目標或範圍,供應商可換算成 GSM。
6.    顏色/耐光需求:若涉及紫外線、汗液或泳裝使用,需事先告知。
7.    測試方式:說明驗收依據(重量、拉伸/回復,或額外耐拉伸、耐磨、耐光測試)。
接下來,供應商(例如二億企業)會根據這些需求,挑選紗線丹尼(含 DPF)、結構與彈性纖維配置來製作樣品,並提供檢測數據,讓你能公平比較。

 

 

 

迷你詞彙定義表(務必收藏起來!)

  • 丹尼數(Denier, D):每 9,000 公尺紗線的重量(克)。數字越大=紗越重。
  • DPF(每丹尼數/每單絲丹尼數):每根纖維的粗細。DPF 越低=纖維越細=觸感越滑順。
  • g/m:每公尺肩帶重量(常用於採購與品管)。
  • GSM:每平方公尺重量(常用於布料和實驗室比較)。
  • 裸紗 vs 包覆彈性纖維:包覆紗較穩定且光滑;裸紗則更具彈性與活力,依結構而定。
  • Set(設定標準):肩帶經多次拉伸後保留的長度百分比(越低越好)。

 

 

 

重點總結

  • 丹尼 幫助你透過紗線選擇調整手感與耐用度(尤其是 DPF)。
  • 重量(g/m、GSM) 幫助你掌控成品肩帶的表現——配件承受度、實際份量、甚至垂墜感。
  • 結構與彈性纖維配置 才是決定肩帶延伸與回復的核心,這就是消費者實際穿戴時的感受。


如果你剛起步:
選定明確使用情境 → 設定合理延伸範圍 → 指定想要的手感 → 要求 2–3 款對比樣品(例:低 DPF 絲滑日常款、運動型緊實款、戶外聚酯纖維款)。用相同測試方法與硬件比較,你就能快速理解丹尼、DPF、重量與結構之間的關聯,並更快找到正確肩帶。

內衣肩帶製造中的丹尼數與重量